2016年,王克舉從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退休,他感到,實現夢想的時候到了?!扒锾煳冶汩_始了寫生黃河的前期準備,查資料、做筆記、選景點、做計劃?!?/div>
寫生第一站是黃河壺口瀑布?!爱斘业谝淮我姷綍x中的黃土溝壑,就被它宏偉的氣勢震撼到了。尤其是壺口瀑布那種洶涌澎湃的感覺,是我要給整個長卷定的一個基調,激越、澎湃、咆哮,這是黃河的性格,也是貫穿始終的主題意識?!?/div>
從黃河發源地星宿海,經過扎陵湖、果洛草原、炳靈寺、烏梁素海、庫布齊沙漠、娘娘灘、乾坤灣、晉中溝壑、壺口瀑布、泰山等,直到東營入???,王克舉共赴30多個景點寫生創作,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呈現了黃河不息的生命力,氣勢恢宏。為了寫生、創作這件作品,藝術家行程4萬多公里,跨越8個省、自治區。
胸懷萬里黃河才能畫好黃河全圖。王克舉并不是按照黃河流經的地點順序寫生,而是分段創作,最后組合起來,但由于他“胸有長河”,統籌全局,巧妙構圖、剪輯和銜接,連綿160米的畫面仿佛一氣呵成,毫無拼湊的痕跡。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寫生創作全部都是在寫生現場完成的。高達兩米的大畫框,巨大的畫架等,給整個創作過程增加了不少難度。至今提起來,王克舉依然歷歷在目。在青海扎陵湖寫生,車胎多次被扎破;去濟南平陰黃河邊畫棉花,因為雨水過多,棉花開得不好,選景困難;運輸畫框趕上下雨天,乳膠漆畫框先粘在一起,又被泡水破洞,只能晾干補洞繼續用……遇到的難題五花八門,經常吃不好睡不好,但是都被王克舉和他的團隊一一克服?!半m然整個過程非常艱難,但是看到自己畫的畫,就覺得一切苦和難都是值得的?!蓖蹩伺e說。為了完成這次長卷的創作,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叭魏我粋€大的工程,都不是獨自一個人完成的。我非常感謝我的團隊,我的學生,尤其要感謝全程提供贊助和支持的方圓美術館,是他們幫助我成就了我的黃河夢?!蓖蹩伺e說。
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
王克舉創作的油畫長卷《黃河》,可以說是他20余年寫生創作積累的豐富經驗的一次總結和升華。為了更好地反映黃河的風貌和精神,在描繪萬里黃河的景象時,王克舉更多地保留著黃河流域自然原生態的古樸風貌,沒有出現一般風景畫中常見的點景人物,也很少刻畫現代城市建筑。然而,畫家卻沒有忽略歷代黃河子孫創造的人類文明遺跡,例如大青山的陰山巖畫、炳靈寺石窟佛像、鞏義石窟寺的“帝后禮佛圖”浮雕,以及閆家峁窯洞、小浪底水庫、黃河灘區一號村臺、山東平陰的棉花、濟南的高粱玉米谷子等等,這些景物與黃河流域自然原生態的古樸風貌也比較契合。
此外,王克舉并不是完全的寫實,而是采用表現性的寫生方式。在他的表現性寫生中最突出的形式因素是表現性色彩。他處理畫面的色調遵循在變化中求統一、在對比中求和諧的規律,把這種表現性色彩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他的油畫長卷黃河中游從內蒙古恩格貝到河南小浪底一大段,色彩大體是同一色系棕黃、土黃、深黃、淺黃不同色階的變奏,再加上幾塊黑褐的重彩,色調變化豐富、對比強烈而又統一和諧。
王克舉創作油畫長卷《黃河》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而是為了寫情而寫景,這也是他堅持攜帶巨大的畫框現場寫生創作的原因。從黃河源到入???,作品既保持著來自寫生的實感,又突破了對景寫生的局限,既不是名山大川的圖解,也不是風景照片的復制,而是黃河精神的寫真,是王克舉情感的表現。這幅油畫長卷《黃河》,更是王克舉對祖國母親河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禮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謳歌。
與時代融合的藝術探索
2019年9月18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鄭州召開。而此時,王克舉的長卷《黃河》恰好全面完成,王克舉十分激動,他深刻感到自己的生命與時代的發展融合在了一起。
去年秋天,王克舉將《黃河》長卷展現在山東東營黃河入??谔?,“我想給自己看給同道看,給朋友們看,更重要的是給黃河母親匯報。我在那里給黃河母親鞠躬,感謝黃河營造了華夏這片土地、這個民族。感恩她的召喚,喚醒了我去畫黃河的想法和勇氣?!?/div>
油畫長卷《黃河》在中國美術館一經展出,就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贊譽。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為長卷所感動,創作了詩歌《為王克舉〈黃河〉而即興》,諸多評論家為長卷寫了評論文章,觀眾們看完長卷紛紛留言,或者在網絡平臺發抖音、發朋友圈,帶動了一波“黃河熱”。吳為山說:“王克舉就像在為黃河母親描繪一件肖像畫,令筆下的黃河既有旖旎之秀美,也有磅礴之壯美。他是在用一顆赤子之心和樸素的情感在感受著這條母親河的生生不息?!敝袊佬g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說,畫長卷是中國的傳統,而用油畫畫長卷是一種新探索:“我很欽佩王克舉,他用很長的時間沿著黃河走,畫很大的畫,精神可嘉。這幅長卷很好地體現了中國人的精神,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生生不息?!?/div>
長卷完成后,王克舉就決定把這幅長卷捐贈給國家?!斑@件作品不應屬于哪個人,而應該是屬于這個民族的,屬于國家的?!蓖蹩伺e說?!饵S河》長卷是中國美術館有史以來收藏個人捐贈作品篇幅最長、面積最大的獨幅油畫作品。這件作品將在以黃河為主題的中國當代美術創作的新成果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韓雪竹)